查看原文
其他

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暑假预学案:1-2课

伊人频道 2021-10-25


1.《春》  朱自清

一、作者

朱自清(1898——1948),原名自华,字佩弦,号秋实,后改名自清,是中国现代著名散文家、诗人、学者、民主战士。原籍浙江绍兴,后定居扬州,故自称“扬州人”。1923年发表长诗《毁灭》,震动诗坛。他的散文朴素缜密,清隽沉郁,以语言洗练、文笔清丽著称,极富有真情实感。代表作诗文集《踪迹》散文集有《背影》《欧游杂记》《你我》,文艺论著有《诗言志辨》《论雅俗共赏》散文代表作有《荷塘月色》《绿》《背影》《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》等。

⑧吹面不寒杨柳风:出处南宋志南和尚《绝句》:古木阴中系短篷,杖藜扶我过桥东。沾衣欲湿杏花雨,吹面不寒杨柳风。

二、文本研读

第一部分(1) 盼春(反复和拟人的修辞)

第二部分(2-7) 绘春(春草图,春花图,春风图,春雨图,迎春图)

第三部分(8-10)赞春(三个比喻)

2盼望着,盼望着,东风来了,春天的脚步近了。第一段的作用是什么?用了什么修辞?

开篇点题,总领全文,奠定了全文清新活泼的感情基调。运用了反复和拟人的修辞,表现了对春天到来的急切盼望和喜悦之情。

3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,嫩嫩的,绿绿的。

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。“偷偷地”“钻”写出了小草破土而出的挤劲,写出不经意之间,春草已悄然而出的情景和作者的惊喜之感。这样写是无意识、无感情的小草也似乎有了意识、有了感情。

4着,着,两个滚,几脚球,几趟跑,几回迷藏。

六个动词的连用,表现了人们在草地上的活动和感受,侧面写出了春草勃发给人们带来的欢乐。

5你不让我,我不让你,都开满了花赶趟儿

拟人。写出了春花争春比美、竟相开放、互不相让的动态。

6红的像火,粉的像霞,白的像雪

比喻、排比。写出了春花争艳,万紫千红的景象。

7花里带着甜味儿;闭了眼,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、杏儿、梨儿

“甜”从味觉上写出了花的香味儿。想象,由实写到虚写,由眼前的春花想到秋实。

8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,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。

这一句从侧面衬托出春花的竟相开放,万紫千红,香味浓郁。其中,一个“闹”字不仅写出了声音,也写出了情态,可以使人联想起蜜蜂嘤嘤嗡嗡,在花丛中飞来飞去忙碌着采蜜的情景。渲染百花争春的气氛,给人们呈现一幅春意盎然、生机勃勃的画面。21·cn·jy·com

9‘吹面不寒杨柳风’,不错的,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。

引用、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,突出春风和煦的特点。“抚摸”一词巧妙地表达了春风的温暖和柔情。这是从触觉的角度写春风的柔和。21*cnjy*com

10“看,像牛毛,像花针,像细丝,密密地斜织着,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。”

比喻、拟人,写出春雨的细、密、多的特点。“斜织”“薄烟”形象的写出了轻盈、迷蒙的特点。渲染了春雨的轻柔、湿润。

11树叶儿却绿得发亮,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。

写出雨中植物新而亮的特点,“逼你的眼”突出草之青,激发读者的想象。

12傍晚时候,上灯了,一点点黄晕的光,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。在乡下,小路上,石桥边,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;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,披着蓑戴着笠。他们的房屋,稀稀疏疏的,在雨里静默着。

这三句将视线由植物转到人,从白天写到傍晚。动静结合,有动景,有静景。“静默”一词最妙,运用拟人修辞,烘托出春雨中安静和平的气氛,营造了一种妙不可言的意境。

13“一年之计在于春”

这句俗语激励人们抓紧大好春光,努力工作,奋发向上。

三、中心思想

这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,描绘了大地春回、生机勃发的动人景象。通过春草图、春花图、春风图、春雨图和迎春图五幅主要图画,赞美春的活力带给人以希望和力量表达了作者热爱生活、积极进取、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。




2.《济南的冬天》老舍

老舍,满族,原名舒庆春,字舍予,笔名“舍予”“老舍”(老舍是他最常用的笔名),北京人,中国现代著名作家,人民艺术家。主要作品有小说《骆驼祥子》《四世同堂》,话剧《茶馆》《龙须沟》等,收在《老舍文集》里。“舍予”是“舒”字的分拆:舍,舍弃;予,我。含有“舍弃自我”,亦即“忘我”的意思。“舍予”“老舍”,就是他一生忘我精神的真实写照。【版权所有:21教育】

1、济南的冬天的总的特点是什么?(从文中找词语回答)

温晴(通过对比突出济南的冬天的特点)

2、课文写了济南冬天的哪些景物?

文章描写了济南的山、水、城、雪等景物

3、文章是怎样描写山的?

①阳光朗照下的山——可爱

②薄雪覆盖下的山——秀气

③城外的远山   ——淡雅

4、文章是怎样描写水的?

①反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   ——暖

②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——绿

③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  ——清

5、一个老城有山有水,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,暖和安适地睡着,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。

运用一连串相关的拟人手法,将老城人格化,使之带有生命的感觉与意味,生动地表现了济南“暖和安适”的特点。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与赞美之情。

6、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,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。

“卧”字来写村庄,写雪,写它们的状况、情态,作者赋予了它们生命和感情,它们都“安适地睡着”,尽情享受这“温晴”的天赐,写得活灵活现。这“卧”字,正好与第二段中的“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”相呼应,用拟人的手法写活了济南。

7、天儿越晴,水藻越绿,就凭这些绿的精神,水也不忍得冻上,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!

“不忍得”将水人格化,使水富有了灵气,突出水的“绿”’“绿的精神”之珍贵、可爱、美丽,“况且…还”相配合,进一步突出了水“不忍冻上”的原因。体现了作者的喜爱与赞美之情。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

8、本文是怎样描写小雪点染后的山的?

先写山的色彩。从山上、山尖、山坡一直写到山腰,一步步地细看,一笔笔精心描绘。它是白的,“树尖上顶着一会儿白花”,它是银白,“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”,它是彩色的,“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”。再写山的情态,“等到快回落的时候,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,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,微微露出点粉色。……那些小山太秀气!”这样,就写出了小雪点染的山的“妙”处。不仅使读者感受到小雪点染的山的外在美,也写出了其内在美。

9、本文是怎样描写济南冬天的水色的?

写水,作者抓住一个"绿"字,着重写了自己对济南冬水的感受,概括水的鲜明形象。作者描绘绿萍的绿,水藻的绿,水面柳影的绿,这其实都是写水的绿,写济南冬天里绿的精神,绿的生命。在此基础上作者又写"空中、半空中、天上,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,那么蓝汪汪的"。这实际上是把水艺术化了,感情化了。最后写"这块水晶里,包着红屋顶,黄草山,像地毯上的小团花的小灰色树影",勾勒出一幅完整的济南冬景图。写出了这座有泉城之称的济南的特色。

10、文章以“这就是冬天的济南。”结束全文,有什么作用?

因为“济南的冬天”表明所写的是济南这一特定地域的冬天;不同于其他地方的冬天。最后“这就是冬天的济南。”是全文的结束语,抒发了作者对这个特定时令的济南的总的观感。意思是这“温暖如春、秀丽如画、天明水净的蓝水晶的世界。就是冬天的济南啊!这样的结尾既和开头”济南真得算个宝地。”相呼应,又点了题,抒发了作者的赞美之情,给人以回味的余地。

11、本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?

在这篇写景散文中,作者抓住济南地处北国而冬季气候"温晴"的特点,描绘了济南的阳光、小雪、山山水水,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自然风光的挚爱深情。


来源:网络


推荐阅读

Recommended reading


点击下列标题  阅读暑假预学案

七年级上册

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暑假预学案:4.古代诗歌四首

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暑假预学案:8.《世说新语》二则

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暑假预学案:12.《论语》十二章

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暑假预学案:名著《朝花夕拾》

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暑假预学案:名著《湘行散记》

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暑假预学案:课外古诗词诵读(一)

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暑假预学案:15.诫子书

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暑假预学案:18.狼

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暑假预学案:22.寓言四则

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暑假预学案:课外古诗词诵读(二)

七上名著导读|《西游记》:精读和跳读

部编教材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文言文复习


八年级上册

部编语文八年级上册暑假预学案:9.三峡

部编语文八年级上册暑假预学案:10.短文两篇

部编语文八年级上册暑假预学案:11.与朱元思书

部编语文八年级上册暑假预学案:12.唐诗五首

部编语文八年级上册暑假预学案:《红星照耀中国》

部编语文八年级上册暑假预学案:课外古诗词诵读(一)

部编语文八年级上册暑假预学案:21.《孟子》二章

部编语文八年级上册暑假预学案:22.愚公移山

部编语文八年级上册暑假预学案:23.周亚夫军细柳

部编语文八年级上册暑假预学案:24.诗词五首

名著导读|《昆虫记》:科普作品的阅读

部编语文八年级上册暑假预学案:1-2课

部编语文八年级上册暑假预学案:3-4课


九年级上册

部编语文九年级上册暑假预学案:10 岳阳楼记

部编语文九年级上册暑假预学案:11 醉翁亭记

部编语文九年级上册暑假预学案:12.湖心亭看雪

部编语文九年级上册暑假预学案:13.诗词三首(水调歌头)

部编语文九年级上册暑假预学案:13.诗词三首(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)

部编语文九年级上册暑假预学案:13.诗词三首(行路难)

部编九年级上册语文课外古诗词(一)诗歌鉴赏练习题及答案

名著导读|《艾青诗选》:如何读诗

《艾青诗选》习题精选和读后感

部编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(文言文)自我检测

名著导读|《水浒传》:古典小说的阅读

部编九年级上册小说素材|吴敬梓与《儒林外史》

部编九年级上册语文课外古诗词(二)诗歌鉴赏练习题及答案

部编语文九年级上册暑假预学案:1-2课同步练习

部编语文九年级上册暑假预学案:3-4课同步练习

部编语文九年级上册暑假预学案:5课同步练习和一单元测试题

部编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知识要点梳理

部编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测试卷

部编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要点梳理




猜您喜欢往期精选▼

中考语文知识汇总(7.6.整理)

中考名著知识汇总(7.7.整理)

班主任工作汇总(7.7.整理)

传统文化知识汇总(7.7.整理)

古典诗词古典文学(7.8.整理)

部编语文七年级知识汇总(7.6.整理)

部编语文八年级知识汇总(7.6.整理)

部编语文九年级知识汇总(7.8.整理)

部编初中语文新教材目录(7-9年级完整版)

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教材(电子课本)

部编语文八年级上册教材(电子课本)

2018部编语文九年级上册教材(电子课本)





扫描下方二维码

关注伊人频道


: .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,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,轻点两下取消在看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